道姑翾楚 第六百七十六章:齋戒
更新:04-25 07:46 作者:大唐長公主 分類:科幻小說
呂洞賓笑道「你這個傻丫頭,是說的環境要清幽雅致,那你吸收的那些天地日月的精華都是清純之氣,你卻要跑到空氣渾濁的地方,每個人心裏面想的都不一樣,你說你吸收的這些氣是不是太過複雜了……」
翾楚笑道「哈哈哈,原來這樣,師父說得對,不然的話,每個人的氣都吸收一點,豈不是要命了!」
鍾離權笑道「哈哈哈,你們師徒二人,聊天真是有意思……」
翾楚心想,這道教做法時候,總是要淨身,淨口不知道啥意思,難道法師平時都不知道愛乾淨嗎?
翾楚笑道「師爺也別閒着,你說說這我們道教為啥做法時候,都要淨口,淨身呢?」
鍾離權笑道「道教在進行齋醮儀式的時候,提倡的淨口、淨身、淨心的思想源頭,即是來自於《南華真經》。筆神閣 m.bishenge。com在進行科儀儀式時,念誦的《三寶詞》中分別有懺除口業、身業和心業三罪障的韻詞。」
翾楚說「我知道,可是,難道法師平時都不愛乾淨,對了還要沐浴齋戒,這可不是平時就要愛乾淨就做好的麼?」
鍾離權笑道「哈哈哈,你這孩子,道教是一個非常重視齋醮儀軌的宗教。在進行宗教儀式之前,每一個參與儀式的教徒都要沐浴更衣,確保身心不染塵垢,才可感召神明。齋醮的原意是指人們在進行祭祀或者某種重大活動之前,所進行的沐浴更衣、禁酒禁葷的一系列準備活動,以此表示對所祭祀的天地、神靈、祖先的尊崇和虔誠。」
翾楚說「我以為只是個儀式……」
呂洞賓笑道「道教提倡的齋醮,不單單是指具體的宗教儀式,即不僅是對神明和先祖的祭拜,其中還包括對修行者自身之「戒」的約束效用。」
翾楚說「齋戒的歷史,從何起源的呢?」
鍾離權笑道「齋戒的概念古已有之。中國人的信仰歸根結底是敬天法祖的信仰,在對上天的神明和遠祖進行祭祀的時候,進行「齋」的儀式是必不可少的一環。專門講述祭祀禮節的《禮記·祭統》中說「齋者,精明之全也,然後可以交於神明也。」《說文解字》中作注釋為「齋,戒潔也。」意思是說,齋最初的本意是指潔淨和禁戒。「齋」,在很大程度上相當於「戒」的含義,所以在先秦典籍中經常能夠看到二字連用的情況。」
又說「如《墨子·天志篇》雲「天子有疾病禍祟,必齋戒沐浴,齊(齋)戒以告鬼神。」不僅如此,在一向「敬鬼神而遠之」的儒家思想中,也出現了齋戒祭神的語句。《孟子·離婁下》中說「齋戒沐浴,則可以祀上帝。」雖然不談鬼神,但是在孟子的言語中依舊保留了對「天」和「上帝」的崇敬,並且告知了通天通神的方法——齋戒。」
呂洞賓笑道「《易經·繫辭》中曾提到「聖人以此齋戒」,後人韓伯康在註解的時候進一步闡釋道「洗心曰齋,防患曰戒」,這就把「齋戒」的行為從單純地沐浴更衣、禁酒禁葷的現實行為,上升到了心理層面的高度。所謂「防患於未然」,是指要戒除自己的不當行為,從而達到避免傷害的目的,這與宗教中持戒的目的在某個層面上是相類似的。把生理和心理雙重齋戒的思想發揮到極致的,還是要歸於莊子。莊子在《人間世》中寫了一個小故事顏回在向孔子請教是否可以去衛國處理政事時,孔子向顏回展示了能夠物我合一的方法,即「心齋」。」
其曰「若一志,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,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!聽止於耳,心止於符。氣也者,虛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虛。虛者,心齋也。」在莊子看來,能夠達到澄心靜慮、不染纖塵的「心齋」之境,要比「不飲酒,不茹葷數月」的專門為祭祀活動而進行的齋戒更值得提倡。
翾楚說「既然這些儀式如此重要,要怎麼做呢?」
呂洞賓笑道「道教的齋醮儀式
道教在進行齋醮儀式的時候,提倡的淨口、淨身、淨心的思想源頭,即是來自於《南華真經》。在進行科儀儀式時,念誦的《三寶詞》中分別有懺除口業、身業和心業三罪障的韻詞。《雲笈七籤》卷三十七寫道「齋者,齊也,要以齊整三業,乃為齋矣。」
此處也說明,進行齋醮儀式時,參與者不僅僅需要在儀式開始之前必須進行潔淨身心的活動,而且儀式本身還具有滌盪罪過和消除業障的功效。在《雲笈七籤》同一卷中還列出了三種不同的齋法「一者設供齋,可以積德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