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世祖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
廣陽伯府簡樸而又不失威嚴,換在一年前還不是這樣,只不過在皇帝力倡節儉,反覆提及,並屢次批評教育那些用度奢侈之家,鋪張浪費之舉後,作為大漢有數的權臣之一,趙匡義自然也謹遵皇帝教誨,領會皇帝意圖。
於是,廣陽伯府的日常開銷一下子減半,曾經那些張掛各處,展現權力、地位與富貴的金玉綢飾,都消失無蹤。
除了權力與名位之外,趙匡義還是一個十分嚴謹克制的人,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人,在生活作風這種小問題上,更不可能和某些人一般,逆着皇帝的意志來。
對於皇帝厲行節儉的舉措,朝野之間當然一片稱讚,這畢竟是政治正確的事。只不過他們背地裏是怎麼想的,就難與外人說了。
同時,依附於權貴們的那些奴僕、扈從,反倒是怨聲一片,畢竟,他們的待遇肉眼可見地下降了。權貴們的奢侈享受,有很大一部分營養,實則是被寄生於他們身上府中的蟲豸們吸取的。
當然,劉暘在生活作風上的提倡與約束,也不僅僅留於口頭上,畢竟,連詔書制命都有人敢陽奉陰違,何況這種不致命的事情,該有的手段,劉暘也用盡了。
從雍熙元年秋開始,除了對一些權貴明確提出批評之外,劉暘也開始在人事上給這些人設阻,有皇城司、武德司的輔助,勛貴、官僚們之間那千絲萬縷的關係,不說全部摸清,總是有個脈絡可循。
不聽上意,那麼今上就從他們最在意的地方去炮製,打他們利益核心,而正巧,從蜀亂爆發之後,朝廷便藉機提出了一系列的吏治教育改革要求。
在這個過程中,一些清廉能幹的官吏得到了提拔,相反,曾今那些不以為意甚至肆無忌憚者,則被貶、免、流「照顧」上。其中,有不少在稅改大政下興風作浪抑或玩忽職守乃至陽奉陰違者,都得到了懲戒。
在雍熙元年下半年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裏,從中央到地方,從行政官、司法官、治安官再到監察官,在吏部尚書慕容德豐的主持下,罷免、替換、問罪官吏達五百餘人,其中有近半都是各地、各署的頭腦人物。
如此大力度的吏治整風,可是劉暘繼位以來空前的大手筆,引得上下格外不適,甚至在行政上引起了不小的混亂,很多人都表示不滿。
尤其是川蜀爆發大亂的情況,很多人都以此來勸諫、提醒劉暘,但劉暘卻也同樣的理由反駁回去,川蜀之亂正是給他們上上下下提了個醒,究其原因,正是吏治污濁所致。
朝廷若不引以為戒,即行整飭,難道要等到全國各地,邊地烽煙,處處叛亂,再行挽救嗎?
同時,劉暘還能擺出一大堆官吏失職、權貴犯罪、豪強猖獗的案例與證據,只是在政治上整風,已經是皇帝克制寬忍的結果了。
從河清之行,到川蜀叛亂,雖然樣本不算多,但皇帝劉暘倒也勉強觸及到了問題的根本,當然不是土地矛盾、生產所有制上的根本問題。
而是,劉暘深刻地意識到,吏治不清,皇帝的權威不固,就別提什麼改制改革,再實惠考慮再周全的政策,都別想落實好。你以為的治病良藥,落到平民百姓身上可能就是要命的毒藥。
也是基於此點認識,劉暘開始從「稅改」的窠臼中擺脫出來,開始跨步前行,有力出擊,真正從吏治着手,開始收權立威。而人事權,在任何國家、任何體制中,都是最核心的大權,劉暘當然要收到手中。
當然,要實現這個目的,不是靠簡單粗暴地免些官、換些人就能實現的,如果新上任的官員與前任一般,那也只是白費功夫,反而造成政局動盪。
因此,針對前前後後、反反覆覆由內外臣僚們上奏提出的「稅改之弊」,劉暘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正意見,而這些根據實際問題、弊病提出來的政策意見,則在不斷的完善之中逐漸形成劉暘的施政綱領。
總結的來說,就是「肅清吏治,加強監察,與民以惠,保證公平」。治政先治吏,安邦先安民,人治社會中以人治思想政策治國安民造成的問題,終尋求以人治的方式去解決。
這條路終點難說何方,最後也未必走得通,但隨着劉暘抓住「重點」,至少眼下,是以一個穩健有力的步伐朝着一個明確的方向前進。
雍熙元年的皇帝劉暘很辛苦,除了軍國大事的處理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