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國戰隼 第620章 驗收航母以及師姐無人知曉的功績
第一造船廠碼頭,已經刷上了「16」舷號的首艘航母交付倒計時開始以小時為單位計算,航母工程團隊、海軍驗收團隊以及艦載航空部門進行一次聯合驗收,李戰代表飛鯊部隊參加,隨同的有韓紅軍和成達。
後面還有一次大驗收,屆時張總指揮、莫仁安、老陳頭等領導都要來,李戰他們這一次是做比較具體工作的,預計要持續三天時間。
李戰的航海知識有限,只是在進入飛鯊部隊之後學習過,他基本看不太懂也聽不太明白航海部分的驗收。航空部分就完全不一樣了,恐怕要找出比他更有經驗的人很難。
他看到帶隊的是華陽總工,仔細觀察了一會兒,他有些擔心地說,「華總工精神狀態好像不太好,比以前差了很多。」
成達說,「你之前見過他?」
「嗯,來過幾次,上次見到華總他精神狀態還沒這麼差。」李戰說。
沃土海軍飛訓基地之所以選在糊塗島,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地理位置優越——靠近第一造船廠、渤海邊、離首都最近。
飛鯊部隊的訓練是需要和第一造船廠那邊保持密切聯繫的,別的不說,第一訓練區、第二訓練區都是按照首艘航母的飛行甲板來建造的。陸基訓練區包括飛行甲板、艦樓、第二層甲板等等,是一比一的模擬陸上航母。日常使用需要得到船廠的指導協助,而且船廠有個技術組是常駐基地的,基地也經常派員到船廠了解情況。
華陽總工帶着團隊已經扎在船廠許多年,花了大量的時間了解船體,拆掉所以的內部設置,重新鋪色管線重新部署艙室沒,每一個角落都留下過他的汗水。啟動航母項目的那一年,華陽還只是普通技術人員,時年二十五歲,如今他已經五十五歲了,整整三十年。
「我這輩子就搞一個船,把航母搞明白了此生無憾。」華陽總工如此說。
科研人員一輩子撲在一個項目上並不多見,而對於航母來說,這裏面單獨一個系統都需要耗費整整一代人的時間去研究。
開始接觸瓦良格的時候,華陽等人以傳統的辦法逆向研究,結果進行了沒多久發現這個屢試不爽的辦法不管用了。光是電纜的鋪設就搞了好幾年才勉強搞明白。我國國防科研行業有個好傳統,不把技術吃透吃紮實,通常不會急着動手。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大家看到瓦良格號沒有絲毫變化就是這麼個原因。
一旦動手了,進度之快是讓人詫異,幾乎每天一個樣。
再比如051b型驅逐艦和052型驅逐艦,前者只造了一艘167號,後者造了兩艘,分別是112號和113號。此後很長時間沒有後續型號的出現,這三艘驅逐艦用了十來年後,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了,技術成熟了,然後就開始下餃子,051c、052b、052c、052d,讓人目不暇接。054型護衛艦更是如此,前面摳摳嗖嗖的用老艦改進,各種試驗,搞清楚了,新青年就不斷出現,高峰期一年能下水四五艘。
這背後是華陽總工這些人在默默付出着,一代又一代的國防軍工人獻出了青春乃至生命,終究活成了曾經那麼多年裏自己最討厭的樣子。
「航空部隊的人過來。」
聽到華陽總工在喊,李戰連忙跑過去,「華總。」
「看看航空管制台,這裏負責起飛降落、空中進近和空中調度,你來看一看。」華陽總工指着嶄新的航空塔台內部說。
李戰連忙的挨個崗位測試起來,韓紅軍和成達默契的上千分工合作進行測試。航空塔台是航空部門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,比作戰指揮情報中心都要重要。戰機要順利出動才能發揮出作戰能力來,而保障機隊高效有序地運轉需要一個完善的指揮調度系統。
協助航空塔台有大大小小十幾個組成部門,包括具體負責甲板調運秩序的部門,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以航空塔台為主的航空指揮系統。
把整個場站濃縮放在小小的航母上,可想而知結構有多緊緻。結構緊緻的情況下,人員編制也有一定的精簡,因此在航母上負責指揮和保障的官兵的工作壓力遠比在陸上要大。可以說航母上的每一名官兵都是精挑細選的精英。
李戰在航空長的崗位上按照正常的指揮流程操作,不時的走來走去往甲板看往四周看,測試是否能夠全面掌握甲板的情況。航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