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董商的尋寶之旅 第八百八十一章 聖旨金牌
不怪陳江華激動,他是個研究員,跟了農博升有個十來年,老師的習慣學了個八九不離十。
年紀其實還挺年輕,已經是個真正能搞學術的歷史專家,看到真正的重要文物時第一個想法就是要將它帶回國內:這塊黃金片片已經不是能單單用「少見」來形容的,這會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!
如果不是他的老師是農博升,他都幾乎沒有可能認出它來,要知道現在的華夏,除非先看上頭刻着的文字,不然能知道這是個什麼玩意的人,都可能到不了兩手之數!
這邊張楠看到陳江華這麼激動,道:「我說江華同志,你一定沒學好,剛才那話要是被農館長知道,你非得挨批!」
聽到這調侃的話,陳江華反應過來,倒也不尷尬,道:「說錯了,是世界唯一!」
張楠「呵呵」笑笑,「農館長的經歷不一般,一般人哪見過這玩意。
我聽說百多年前在當時的俄國發現過兩面類似的,不過那兩面連材質是金是銀到現在都沒幾個人知道。
後來在國內出土過一面銀的,不可惜這會在小鬼子手裏。
你認得出來,農館長告訴你的吧,看來他在蘇聯見過。
對了,那兩面是金的還是銀的?」
張楠也很好奇,之前自個並不知道農博升見過在蘇聯的那兩面。
「銀的,老師在蘇聯見過其中一面,另一面老師的老師說起過,也應該是銀的,不過好像在十月革-命那會就消失了。
可惜,老師當時不認得八思巴文,不知道那面銀牌上頭文字的意思。」
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時期由「國師「八思巴創製的蒙古文字,後來隨着蒙元帝國的消亡,八思巴文也被逐漸廢棄,成為一種「死文字」,近百年時間才被逐漸解讀。
這是面元代八思巴文聖旨金牌,全世界此類文物中,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面元朝金質聖旨金牌!
要不是陳江華的老師在蘇聯曾經見過類似的,平時大概也說起、描述過這類「聖旨牌」的樣子,不然他也不會認得!
至於張楠
十來年後在華夏就會發現一面,所以他認得。
就用淡水沖洗了一下,再用柔軟的毛巾擦乾。拿個廚房裏的電子秤一稱,正好350克,七兩重。
圓角長方形片狀,一端有圓穿,長25.5公分、寬8公分。平均厚度大約1個毫米,顯然是手工敲打出來的,厚薄略微有所不同。
至於成色,老話說「七青八黃九五赤、黃白帶灰對半金」,張楠初步判斷這面金牌的黃金含量應該在六七成。
那在手裏略微用了用力,感覺了金牌的彈性這動作也只有張楠這個土夫子出身的傢伙會幹,陳江華看着都有點膽顫心驚。
「不用急,挺軟的,應該是金銀合金,估計沒加銅。」
如果是加了銅,那彈性會好很多。
陳江華無語:這個張先生就算動作幅度非常小,也不怕這牌子出裂紋!
萬一來個「啪嗒」一聲,那可真沒地方哭去!
張楠可不管這個,黃金在自個眼裏也就那麼回事,說是「聖旨」也一樣。
黃金小意思,帶字就有意思了:能看懂的在外徑5公分、內徑2公分不到點的圓穿緣上,鏨刻着「張字八十八號」6個漢字。
而在牌子的正反兩面,還各有兩行巴思巴文字。
張楠多年前倒是「認得」幾個八思巴文,那還是因為玩元代錢幣的原因,差不多就是死記硬背下來的,不過離開了方孔錢就是睜眼瞎一個!
很有意思的一個情況,一枚八思巴文的「至正通寶」能認得;把這四個寫在白紙上再給他看…不好意思,認不出來。
至於這塊金牌上頭的八思巴文字,真是一個也不認識。
張楠不認識,陳江華也認不得,估計就算農博升來了也沒轍。館長同志是一家貨真價實的南方博物館館長,平時工作和研究中八竿子敲不着內-蒙一帶發現較多的帶八思巴文的文物。
工作中碰不到,誰會去研究,難道空得閒着沒事幹?
認不得,沒轍。
這會陳江華就在說:「我看過資料,當初被小鬼子掠走的那塊銀牌